文章内容 |
分类查询 |
关键词查询 |
作者索引
|
公共产品视角下的“一带一路”
黄河
原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第6期
「摘要」作者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背景,从公共产品理论出发,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点环节是促进区域及区域间合作,因而需要有关国家合作提供公共产品,特别是基础设施类公共产品,以契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际需要。在全球性国际公共产品供应严重不足或无法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把只服务于特定区域或跨区域,其成本又是由区域内或区域间国家共同分担的安排、机制或制度称为"区域性或区域间公共产品"."一带一路"作为一个整体平台,在该平台下的诸多跨国活动具有区域性或区域间公共产品属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逐渐形成了区域性或区域间公共产品供应的新格局。中国通过主导"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公共产品的提供,可改善因美日欧经济停滞所导致的公共产品供应能力的不足,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形成一个以中国为中心节点的合作体系网。
「关键词」“一带一路”;公共产品;区域合作;周边外交;中国对外战略
「机构」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基金」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欧债危机背景下欧盟成员国的对华政策与中欧关系发展”(项目批准号:14JJD810012)的支持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文档
除特别声明外,本站不拥有文章版权。如引用,请注明原始出处。
please quote the original source
if you are going to use this paper
本文收入文库时间为2015年8月。
|
|
文章来源:原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