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2021版权所有
Skip Navigation Links
  • 首 页
  • 馆藏目录
  • 研究论文
  • 民间历史
  • 纪录片
  • 中国研究数据库
  • 中国发展数据库
  • 联络我们
  • 私隐政策
  • 免责声明
相关文献
排污权交易机制在中国能否实现波特效应
基于碳资本存量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
环境行政问责基于法治要义的规范分析
环境法视野中的环境义务研究述评
环境规制实施的路径依赖——对中美环境规制形成与演化的比较分析
环保考核、地方官员晋升与环境治理——基于2004—2009年中国86个重点城市的经验证据
发展阶段变迁与中国环境政策选择
限行政策是否改善了北京市的空气质量?
环保公共开支、资本化程度与经济增长
环境管理的范式变迁:管理、参与式管理到治理
碳关税的合理性何在?
经济发展、社会公正与环境保护:基于政府整体绩效的视野——以2008—2010年广东省为例
中央-地方互动与“十一五”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政策的制定过程分析
中国环境信息的主动发布与被动公开——两个环境信息公开试点项目的比较研究
企业的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及其市场效应——基于紫金矿业环境污染事件的案例研究
中国的绿色政策与就业:存在双重红利吗?
环境约束与政策选择:中国经济新走向
边际减排成本与中国环境税改革
中国的绿色工业革命:基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解释(1980-2008)
行动者、资源与行动策略:怒江水电开发的政策网络分析
低碳经济约束下的中国潜在经济增长
地方环境支出的实证研究
文章内容
分类查询 | 关键词查询 | 作者索引 | 欢迎投稿

总量控制、区际排污指标分配与经济绩效

乔晓楠/段小刚*


  原载《经济研究》2012年第10期

  内容提要:总量控制是我国进行污染物减排的基本制度。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如何给不同区域进行排污指标分配对于地方和国家的经济绩效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模型并进行递归模拟,比较分析了社会福利原则、公平原则、溯往原则和产值原则四种排污指标分配原则对经济绩效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向技术优势企业所在的区域进行倾斜,分配较多的排污指标,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利润总和,但是却会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而向技术劣势企业所在的区域进行倾斜,虽然可以提升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和总税收,并缩小区域差距,但是企业利润总额却要下降。因此,中央政府需要考虑各方利益,在总体效率与区际公平之间进行权衡。此外,中央政府利用中央财政对落后区域进行减排专项转移支付,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公平性的问题,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社会总福利水平。

  关键词:总量控制;区际排污;指标分配;经济绩效

  *乔晓楠、段小刚,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邮政编码:300071,电子信箱:xiaonan.qiao@yahoo.com.cn ,duanxg0303@163.com.本文为教育部200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09JZD0018)的阶段性成果,并获得天津市2010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TJJL10-264)及南开大学2010年度文科科研创新基金项目(NKC1010)的资助。作者衷心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宝贵意见,同时感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张欣的修改建议。当然,文责自负。

  一、引言

  总量控制制度是我国落实污染物减排目标,建设生态文明的一项基本制度,并且已经被写入了国家法律。所谓的“总量控制”是指国家环境管理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依据所勘定的环境容量,决定全国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这一排放总量在确定之后,将被分解到各个地区,并且成为地方政府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国务院于2011年印发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就规定省级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国务院报告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国务院每年将组织开展省级人民政府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由此可见,中央政府基于总量控制给地方政府分配的排污指标就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在减排技术没有重大突破的前提下将构成地方经济发展的硬约束,并且会影响到地方与国家整体的经济绩效。

  综合考虑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通常被采用的区际排污指标分配原则包括公平原则、溯往原则和产值原则。公平原则指全国的排污指标按照相同的比例在各地区间进行平均分配;溯往原则指排污指标按照上一期各个地区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比例进行分配;产值原则指排污指标按照上一期各个地区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配。显然,不同的指标分配原则势必会对经济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并且还涉及到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权衡。

  那么,我国当前是如何进行区际排污指标分配的呢?环保部出台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指南》中,要求各省(区、市)主要污染物削减比例的确定要经过“两上两下”的审批程序。具体而言,就是减排指标的确定首先是让地方基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总量、可能的新增量以及产业结构情况报数,之后环保部根据地方报数和国家宏观规划数据计算减排潜力给出一个比例,地方去计算并研究再次上报,环保部再调整最终确定。其中,环保部给出的减排潜力是根据各地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公布的GDP 增长率来测算的,由于产值总量与排污总量之间有一定的客观规律,所以据此就能够得出每个省的减排潜力。但是,减排潜力只是单纯地从技术上测算这一地区可达到的最大减排潜力,并不是这一地区的减排指标。环保部会根据各地测算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统一确定某一地区的减排潜力转化为减排指标的比例。通常环境好的比例会低,环境不好的比例则高。我国污染的程度,基本上是自东向西逐渐减轻,因此转化比例也随之不同。东部地区污染压力较大,所以转化比例就高,基本上减排潜力的90%至95%都要转化为减排指标,而中部地区转化比例约为85%,西部地区则约为75%.例如,我国确定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控制在2347.6万吨,比2010年的2551.7万吨下降8%,而北京、天津、上海、四川、陕西和宁夏的削减比例分别为8.7%、8.6%、10.0%、7.0%、7.6%和6.0%,充分体现出了区域之间的差异性。由于我国确定区域减排指标的基础是GDP ,并且在减排潜力转化为减排指标的过程中又进行了调整,因此我国区际排污指标的分配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有调整的产值原则。

  本文考虑一个包含两个地区的国家,其中央政府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对区际排污指标进行分配。两个地区的企业在生产的产品、生产技术以及本区域地方政府对其支持力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我们将尝试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如果从理论的角度构造一个能够使得当期社会总福利水平达到最大化的区际排污指标分配原则,那么它与公平原则、溯往原则以及产值原则相比,对经济绩效产生的影响有何差异;(2)如果中央政府为了缩小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解决区际公平问题,而采用了专项转移支付,那么会对经济绩效产生怎样的影响;(3)包括全国市场规模、产品差异化程度、生产技术差距、税收水平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税比例等经济系统参数,对于不同的区际排污指标分配原则的数值有何影响。

  我们证明: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向技术优势企业所在的区域进行倾斜,分配较多的排污指标,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利润总和,但是却会拉大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而向技术劣势企业所在的区域进行倾斜,虽然可以提升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和总税收,并且缩小区域差距,但是企业利润总额却要下降。因此,中央政府的区际排污指标分配需要考虑各方利益,在总体效率与区际公平之间进行权衡。此外,如果中央政府基于效率考虑依据产值原则对区际排污指标进行分配,那么进一步利用中央财政收入给予落后地区专项的减排转移支付,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区差距拉大的负面影响。本文的分析对我国总量控制制度的科学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有助于兼顾效率与公平,合理地分配排污指标;另一方面也为专项的减排转移支付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文的安排如下:引言部分提出问题;第二部分通过梳理文献指出创新点;第三部分给出基本模型的相关假设;第四部分确定不同分配原则的初始值,并分析经济系统参数对初始值的影响;第五部分考虑累积技术创新与转移支付,分析不同分配原则下的长期经济绩效;最后总结全文,提出政策建议。

  …………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借助一个包含两个区域两个企业的产量竞争模型,讨论了总量控制下不同区际排污指标分配原则对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对于社会福利原则、产值原则和溯往原则而言,中央政府的指标分配均会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差异化程度的提高而向劣势区域倾斜,随着生产成本差距的加大、税率和地方政府分税比例的提高而向优势区域倾斜。第二,产值原则有利于提升企业整体效率,公平原则不仅可以提升消费者福利和税收,而且还能够最大限度地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而社会福利原则则表现为对上述两种原则的折中,在实现社会总福利最大化的同时,兼顾效率与公平。第三,以转移支付政策配合产值原则,能够在缓解区域差距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社会总福利。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两点政策建议:第一,以社会福利原则作为比较的基准,产值原则下对优势区域分配的指标在动态过程中初期偏低,而后期过高。因此,如果以社会总福利最大化作为目标,那么每一期对产值原则进行的调整需要注意上述趋势,采取“前升后降”的策略。第二,建议出台并完善专项的减排转移支付政策,支持落后区域的减排事业,这不仅有利于缓解产值原则在区际公平方面的欠缺,而且还能促进社会总福利进一步提升。

  本文利用产业组织模型并且引入了递归模拟的方法,为总量控制下区际排污指标分配提供了一个动态性的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以下拓展,进而也构成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第一,引入其他分配原则,进行比较分析。第二,调整政府的目标,对消费者福利、企业利润、税收、区际公平等方面设置不同权重,重新进行比较分析。第三,如果我国建立起全国性的排放权交易市场,可以进一步将排污指标的跨区交易纳入分析框架之中。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文档

除特别声明外,本站不拥有文章版权。如引用,请注明原始出处。

please quote the original source if you are going to use this paper

本文收入文库时间为2013年10月。

文章来源:原载《经济研究》2012年第10期
X
 欢迎投稿


  本中心“网上中国研究论文”信息中心旨在推动中国研究的信息交流,为中国研究在国内学者之间以及国内外中国学者之间学术交流架起一座桥梁。

我们十分欢迎诸位学者踊跃投稿。您可将自己的工作论文提供给本中心,在网站的本栏目上发表,以便您的思想和理论 能够早日介绍给更多的学者。若您愿意,您可向我们提供您的联络信息,也许您能够收到其他学者有价值的反馈, 也许您还会得到您意想不到的合作研究机会。

投稿的内容可以是中国研究的各个领域,但研究方法必须是实证分析。来稿请用电子邮件的附件(attachment)形式寄给本网站中国研究文库负责人。其电子邮件的地址是:wenku@cuhk.edu.hk。 来稿文字可以中文或英文。

谢谢您的合作与支持。